十问房多多:天量资本下的创新败局?

2019-01-19 20:12:54 分享至
昔日创新明星今何在?让我们真诚的解构这家房产互联网创新榜样,并无恶意,希望找到这个行业重新起航发展的道路。“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段毅如是说。

中国房地产和互联网研究院出品

作者:相国良/楼汐

全文共约 10000字,阅读需要 28 分钟

编者按:

“我们今年(2017年)新房增长很大,二手房平台转型也很成功。全行业都亏,我们实现了盈利。”(房多多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 曾熙)

对房多多模式的理解,来源于房产互联网创业多年的行业观察,掌握的房多多的数据均为行业内部信息。对于2017年底曾熙透露出来的房多多最新的公司进展,笔者表示尊重并为之开心,当然,此结论并未经过笔者的调查和确认,并不影响本文的基础判断。此文意在给行业和创业者一个真实的第三方观察视角,观点如有偏颇,欢迎房多多管理团队和行业人士共同交流进步。(联系作者,可加微信:aiqiyi2046,相关文章:再见,爱屋吉屋、房多多!但,链家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2016年逻辑思维罗胖跨年演讲的神秘嘉宾出人意料的选择了房多多段毅,在这个曾引爆当年年终话题的高知大趴上,段毅许愿:2016年通过房多多线上直约服务1000万人!

创新的概念和令人窒息的梦想让人联想起了贾布斯,末了,段毅真情直白:“怎么想的就暴露,因为这个时代无法隐藏。”

逻辑思维把新年的许愿留给了房多多和段毅,然而,命运多舛,经过了完整的2017年,房多多二手房从重金布局创新业务“直买直卖”到碰壁转型,一切都充满了戏剧性的执着。

昔日创新明星今何在?让我们真诚的解构这家房产互联网创新榜样,并无恶意,希望找到这个行业重新起航发展的道路。“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段毅如是说。

明星创业公司、天量融资与二手房任性创新

2013、2014、2015年对整个房产互联网都是令人激动人心的年份,2015年更是房多多大放异彩的鼎盛之年,7月完成方源资本领投的2.23亿美金C轮融资,2015年初上线的二手房业务开始加速,祭出“直买直卖、一键直约”的创新大招。

房多多上线直约业主业务

巨额资金推广的一键直约服务

资本上底气十足的房多多,在COO曾熙的带领下,冲向了二手房交易的激烈战场

房多多COO曾熙

“房多多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让交易回归本质。”曾熙说。将真实的房源信息全部免费开放,然后让买卖家通过平台直接约见看房、谈价,房多多只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提供在交易过程中的体验和服务。

这个玩儿法就叫“直买直卖”。

曾熙表示,“直买直卖”模式让交易变得更加透明,两端用户都能在这个平台上互相接收到完整的信息,从模式上打破了原有的垄断信息的格局,也降低了购房的成本。

并且,这种模式也可以避开例如虚假标价、隐匿房屋信息、恶意锁定等常见的中介伎俩,简化了流程,缩减了交易环节,相应提升了买房卖房的效率。

根植于曾熙心中的互联网方法论就是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连接、第二是效率,第三是体验。

据房多多原二手房业务运营负责人常瑶琦称,鼎盛时期的房多多二手房合计约2000人,近十个城际分公司,上海约有600人的团队规模。

而曾熙以往的媒体采访透露,房多多在上海的近600多名员工之中,有300人负责勘探房源,保证房源真实性,有200人负责交易环节,剩下100多人负责维护产品。传统经纪人每个月只能完成0.2单,而在房多多平台上,经理人每月可以做1~2单,这就能提高中介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消费者成本。曾熙透露2016年的房多多数据显示,上半年二手房累计成交5322套,在上海排名第四。

一切都看起来那么完美,从理论到实践数据,从产品逻辑到运营结果。

猜中了开始,我们也猜中了结局。

直卖夭折,业务转型

如果说“一键直约,直买直卖”模式是去中介化的一套创新框架,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那么房多多二手房运营至今的无奈选择,却让人大跌眼镜。

据购房网CEO王玮透露,曾熙曾经在海南博鳌论坛上力战链家陶红兵的“直买直卖模式”,当下已悄然转向。

打开今日的房多多APP,二手房业务已经悄然转向了中小中介派单模式。从去中介化的传统中介对立面,转变到了拥抱中小中介的亲密合作,房多多二手房到底发生了什么?

已经离职的原房多多二手房业务运营负责人常瑶琦还是肯定了房多多二手房直买直卖模式的创新,“如果说传统中介模式是1.0,链家模式是2.0,房多多直买直卖的模式至少是2.2,房多多的模式从成交效率上看是高于传统中介的,长期坚持下来,有站住的可能。”常瑶琦评价道。

原房多多二手房业务运营负责人常瑶琦

为什么经过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的运营,段毅和曾熙要改变模式?2999元的服务费是否能覆盖运营的成本并且能有利润?房源的生命力如何持续的保障?客源的持续供给如何保障?卖家是否愿意且能够接受买家的咨询?巨额投入是否面临投资方的压力?中小中介派单方向真的就可以成为救命稻草再给房多多二手房续上一命?

让我们一一解构这些问题,是为“十问房多多”。

疑问一:

二手房交易去中介化?互联网真能解决信息对称问题?

曾熙认为互联网“直买直卖”模式让交易变得更加透明,两端用户都能在这个平台上互相接收到完整的信息,从模式上打破了原有的垄断信息的格局。

互联网去中介化迷信的第一条天规是互联网方式可以彻底解决信息对称问题。

笔者赞同同常瑶琦交流的一致结论:

  • 在居间模式下,中介解决了保护隐私的前提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有客观价值的。
  • 绝对的信息对称不成立。

我们买手机绝对信息对称了么?我们买电视机或电脑信息绝对对称了么?标准产品都做不到,何况二手房这种一房一态的非标产品?单靠行业自发模式很难完全去中介化,只有行政手段才有可能弱化目前中介行业的价值。

安居客创始人梁伟平对于此的观点是,从安居客诞生的十多年来看,这些年互联网主要解决了买房人找房的互联网化问题,买房人通过互联网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和对称。但是,整个房产互联网发展的十多年来,并未解决卖家互联网化的问题,多数二手房业主依然通过各种传统方式委托中介和经纪人完成房源信息的互联网化。(委托经纪人通过端口平台发布房源,匹配购房者)

目前存量房市场依然是卖家时代的前提下,业主的互联网化远未到来,何谈互联网可以有效打造平台,让两端“互相接收到完整的信息,交易更透明?”

段毅曾熙和房多多设计的模式太过于激进和理想,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色彩的模式,从开始就是错误,必然结果也是错误。

“未来十年,谁解决了业主的互联网化的问题,或者技术发展能够带来这个革命性的结果,谁就能把握住下一个房产互联网二手房交易的下一个伟大创新。”梁伟平曾经如此断言。

原安居客创始人CEO梁伟平

笔者对梁伟平的观点深表赞同,无视这个核心问题,再怎么努力,都是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错而已。

爱屋吉屋将死于这个伪命题,房多多二手房创新也是在这个问题上交了巨额学费。

疑问二:

房源的供给侧壁垒突破靠去中介化完成?通盘模式是全国适用的模式么?

曾熙表示,2015年房多多在上海的500多人之中,有300人负责勘探房源,保证房源真实性。房多多采取的是拆分团队专业勘察房源的细分作业模式。这条道路和爱屋吉屋的道路如出一辙。

300人能有效覆盖上海的大多数房源?理论上不可能,链家的经纪人是3万人,300人怎么可以在房源作业上抗衡3万人?另外一个因素上,让上海有了理论上的一种可能性。

上海等几个城市有通盘房源发达的二级市场。

这些城市的房源更新就是通盘渠道,据常瑶琦透露,房源进入市场了就进入了微信群,爱屋吉屋的房源宝(二手房房源行业洗盘交易工具),一套房源含房东电话号码的价格是7元。

房源可以用钱来购买,这提供了市场化解决供给端壁垒的巨大可能性,这也是房多多和爱屋吉屋可以分拆房源团队作业模块,迅速崛起的重要基础。

常瑶琦的观点是,北京中介的问题在于小中介互相之间的不信任不愿意做房源共享。而除了北京以外在其他的城市中有大量中介联盟,到了一定程度,大家只要解决了互相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就可以互相共享房源。共享之后有一个利益分配机制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市场体系,存在一个可信赖的房源的一个合作开单的生态,这就是这个行业的逻辑。

我们如今终于能理解房多多和安居客,为什么分别在苏州和上海出现,而不是在北京这种城市出现。

房多多创立之初,同时做的同类型公司,北京深圳都有。为什么在苏州的房多多做出来了?安居客在创立之初的模式,其实58都有,为什么58在其他城市的尝试当时都死了,反而安居客在上海这个城市获得了成功?为什么当年搜房在上海发现了安居客,誓要在上海必须干掉安居客?

有发达的通盘市场,解决了房源最初的供给侧壁垒问题,这才是核心原因,这个要素具备地域独特性。

但是,毕竟通盘市场不是全国各个城市都有的特征,所以,房源供给端壁垒的全国化破除存在障碍,二手房交易突破房源的限制,就不存在一个模式可以快速复制到全国,规模化完成全国布局的可能。

链家也只能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干,也避免不了和当地巨头的艰苦战斗。创业都是艰难中求。

疑问三:

人均成交效率,人均营收效率和获客成本之争?

曾熙表示,传统经纪人每个月只能完成0.2单,而在房多多平台上,经纪人每月可以做1~2单。以上海为例,房多多总共有500多人,2015年上半年二手房累计成交了5322套,在上海排名第四,貌似房多多的人均成交套数效率优于传统线下门店。

左晖一定表示不服,链家的经纪人,成交0.8-1,仅是正常水平。

但是,从人均营收效率视角来看,房多多的2999真的是一个正确选择么?

据链家副总裁陶红兵介绍,链家一个经纪人每成交一套房源可以获得佣金数万元,远比房多多的直卖模式2999元服务佣金单人盈利能力更高。

图右为左晖,左为陶红兵

从融资需要配合的数据上看,用人均套数数据更性感,从企业的经营上看,应遵循人均营收。如果从完整的二手房获客成本到最后的成交来分析,人均套数掩盖了成交效率的真相。

房多多2015年上半年成交5322套,套均服务费2999元,合计营收约1596万元。1500万+的营收支撑600人团队的半年运营,且覆盖房源通盘成本,获客成本,看来只有讲故事融资能够填补近十个城市的巨额亏损。

如果把所有成本分摊到每一套成交上都无法盈利,何来可以持续运营积累起创新革命颠覆的可能性?2.23亿美金融资,烧一个在竞争中看不到胜出几率的业务模型,段毅和曾熙到底是怎么判断的?

相信只能有两个可能,一是房多多多轮融资,面临资本方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两位房产互联网创业男神,还是太理想化了。

笔者一直对二手房交易怀有敬畏之心,链家能够成为现在的链家,除了仰望,真心佩服。

如今,房多多最终还是放弃了直买直卖的创新尝试。

勇于创新应该收获赞许。

疑问四:

业务刷单难道都是创业公司的标配?房东不胜其扰,谈何体验创新?

2015年6月,正当房多多二手房业务高歌猛进之时,网曝《猛料:房多多前员工曝数据全面造假,房东不胜其扰》,房多多杭州站前员工内部爆料房多多数据冲量无奈刷单的事实。

“房多多内部经纪人服务部管理的主要指标,是其中介带客户看房的数量总数。”房多多为了公司的数据打动投资人,提高经纪人服务部员工考核指标,员工最终只能接受很多房产中介刷单行为,这种被称为'空看'的模式,操作非常简单,中介只需要在APP上点击'预约看房',就可以获得20元的'带看奖励'。文章称,“从此之后,合作的房产中介就陷入了疯狂,最多的时候一个月'空看'1000次的中介——平均一天服务了33个客户。”该员工爆料,“没有见到一单房产交易在平台上成功走通。所有通过平台过来的客户我们送到传统中介门店之后,都一去不回了。传统中介有了一个客户之后,肯定会争取用所有的房源把客户留住——而这之后的看房行为,就和房多多没关系了。客户导入较多的房产中介,甚至会出现挑客的情况。”

笔者作为曾经的创业者,很遗憾,整个生态貌似都有“刷单原罪”。我们不禁要追问,整个生态都出了问题,责任在谁?

而同时,房多多创新的400电话号称有效保护业主隐私也成为了巨大的错误,“制度的本意是保护业主的个人隐私信息,但是似乎也变味了。为了制造'房多多产品有效'的假象,房东每天大约会接到约6、7个看房、咨询电话,他们不胜其烦。”

房多多直买直卖模式的创新,低估了原有依靠经纪人作为居间服务的价值。刷单等嫌疑,降低了用户体验,没有业主和买房人良好的买卖体验,买卖直约模式创新更是雪上加霜。

疑问五:

变更模式后的中小中介派单是正道么?

几乎放弃了“直买直卖”的房多多,内部进行了多种模式尝试:

1)类似于Q房网的未来店,强调经纪人个人加盟平台;

2)外部公司加盟,可能会翻牌,现在的外部门店派单模式;

3)二手房端口方向;

试验了去中介化和去门店化的互联网轻模式,重新发现中介及经纪人的居间服务价值,房多多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

Q房网和房通网自由经纪人模式的失败余温仍在,个人经纪人加盟平台亦或门店加盟模式,一定是急病乱投医的再一次错误尝试。这个尝试的根本诉求是降低平台重资产运营模式,降低成本,用品牌和房源供给、获客派单整合行业中小中介公司,再造一个与链家类似的开放加盟房产交易生态。

1)房多多是否有足够且持续的房源供给能力,对中小中介有房源共享的吸引力?房源供给壁垒,依然是摆在面前的一个巨大障碍。靠加盟的中小中介来贡献房源,大家都很弱,这是一个弱者的联盟。

2)房多多获客后的免费派单,到底能够支撑多少加盟门店的生存?房多多的获客成本是多少?这些显然都是一本成本账。

3)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个模式看中交易流水刷入平台,后端金融有想象空间,中小中介已经可以到手的交易,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房多多平台完成交易?目前行业里,链家宣布重新启动“德祐”加盟品牌,正式开启加盟时代。行业里更有成熟的21世纪不动产M+,悟空找房,好房通等重量级竞争对手。为什么会是房多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利不起早的中小中介整合之路,对房多多必然是巨大的考验。

而房多多的二手房业务未来,更加扑簌迷离。

2016年的7月,房多多半年度会议上,创始人兼CEO段毅做了“时代的山顶之城” 内部分享,他准备带领着这家年轻的初创企业和小伙伴们攀登时代的山顶之城。

这是一家创业5年多的互联网公司山腰上的“遵义会议”,经历了2015年下半年的O2O融资寒冬和泡沫之后,房多多急需树立伟大的企业愿景,让疲惫的团队再次兴奋起来,继续前行。

段毅认为互联网发展至今红利期经历了几个阶段,分为模式红利期、效率红利期和数据红利期。

房多多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期要“换了一种方式,重新做交易”,段毅如是说。

伟大愿景听上去让人热血沸腾:“我们希望重新定义中国的新房和二手房的交易流程。用移动互联网方式打造一个平台,优化交易流程,真房源、真服务、真交易,让开发商和购房者更爽。”

这一年房多多再次创造了自己的影响力巅峰,荣膺2016红鲱鱼年度全球100强企业。

影响力巅峰的背后,当我们再次聚焦这颗业界明星企业的时候,不禁充满了疑问。

  1. 2015、2016年房多多的密集报道偃旗息鼓,可参考的信息少之又少,房多多到底发生了什么?
  2. 2016年到2017年房产电商遭遇政府“终结者”雷霆调控手段,房多多核心业务究竟如何?
  3. 大时代转向渠道分销,拥有线下优势的传统代理和中介公司仿佛一夜之间重回主流,房多多是否还有胜算?
  4. 包销和房商3.0能否让房多多下半场胜券在握?
  5. 房多多这家企业骨子里所隐藏起来的价值观到底能让企业走多远?

盛极而衰,喧嚣过后平静的可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批判总是刺耳确让我们看穿一切。

疑问六:

电商受政府调控影响几何?

2016年是房地产这轮大周期的红利尾期,高涨的房价疯狂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2016年下半年,监管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其中“在标价和公示的收费之外加价、另行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被列为严格监管条款,这对于向购房者收取电商服务费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房产电商公司,是釜底抽薪般的打击。

房产电商的兴起,始于2012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提前收取诚意金等方式帮助开发商蓄客发展起来的。

开发商的营销手段围绕蓄客和销控展开,开盘前往往会推出“内部认购”,向购房者收取诚意金。一方面筛选有效客户,实现有效蓄客;另一方面能够以蓄客量决定开盘房源数量和价格,以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房多多们”的房产电商模式恰恰是开发商营销模式的最好载体,然而,2016年的政府这轮调控,房产电商戛然而止,几乎再无发展机会。借助于电商模式整个行业赚得盆满钵满,创造出的辉煌融资模式,此刻才真正暴露出裸泳者的真容。

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是,重庆市政府2017年1月9日紧急出台三大措施,严控房价。“严格规范销售行为,严禁以认购、预订、排号、发卡等方式收取或者变相收取定金、预订款等费用。严禁以捆绑搭售或者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迫使购房人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价格。”重庆的房产电商业务一夜之间全部取缔,休克疗法,业界震惊。

房多多的多个城市电商业务转型,早已拉开大幕。我们访谈了若干城市房产行业的专业人士,试图勾勒出一个房多多新房业务现状的全景图。

(编者注:调查访谈结论作于2017年7月前)

  • 上海房多多:上海市场电商模式已经少之又少,房多多已经很少有电商模式项目。
  • 武汉房多多:今年初更换了总经理,受制于政府调控,电商全面沦陷,个位数的渠道分销项目,成交一般。
  • 广佛房多多:佛山房多多2015年出现过较严重的拖佣时间,目前业务正在重建;广州受到政府调控的影响,无奈开拓中山清远业务。最近广州房多多城市总经理李茂离职,北京总经理朱英杰分管广州业务。预计下半年加强金融业务,目前基本没有独家合作盘,都是联合代理,广佛东南西区共有3个主营流量盘。
  • 深圳房多多:从来就不是主流的竞争业务。
  • 西安房多多:无分销项目,电商只有屈指可数的两个项目,一个泰华金汇时代和太白熙岸汤舍(宝鸡太白山养老地产),西安市区几乎没有合作项目,平台近期基本无成交。
  • 成都房多多:今年3月后转型分销,在成都只有西门温江还有一定市场,其他区域都很一般,估计现在有10个项目,市场占比5%左右。成都小型分销冲击大,纯整合平台没什么优势。
  • 济南房多多:政府2016年10月无证不允许开发商收钱,不允许捆绑优惠收钱,基本叫停了电商。济南房多多最重要的合作项目绿地已经停掉房多多的电商,改做分销,引进很多家分销商,房多多济南数度传出关站传闻。
  • 郑州房多多:代理公司模式,和代理公司合作,代理全案后房多多分销。
  • 南京房多多:转型做分销,其中建了团队做自销模式。

从不完整的房多多地方业务拼图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幅房多多艰难转型的图景:

  • 市场由电商全面转型分销(包销),房多多向房产销冠的方向进军;
  • 房多多多个城市运营状况堪忧,盘量少,本地化分销渠道竞争激烈,拥有传统门店的中介在地方的分销业务中更有优势;
  • 房多多地方除了分销业务,包销也在大干快上,高风险的包销业务,带来的收益受调控大周期的影响。房多多商业模式已经全面回归生意模型。
  • 房多多的直销团队,在销售上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回避不开地方分销渠道的质疑和挑战,更回避不开自己的获客成本。房多多毕竟不是一个靠近用户的平台,B2B的基因下,如何做大C端客户,让直销团队有更好的获客支撑,关乎直营模式的成败和直销团队的生死。
  • 房多多的创立基因是房地产传统代理商,房地产传统代理商正在全面满血复活,在地方进一步挤压“房产互联网”模式的“房多多们”。在渠道分销和包销上,互联网好像并没有起什么太多作用。

正如知名房产互联网大V王新宇的之前判断,“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存在地产品牌的中介公司,并且形成了寡头,比如南昌满堂红(非广东满堂红),福州麦田、南京中广置业等,加上品牌中介公司的进入,对于这些强势的大型经纪公司而言,房多多是挤压他们收入和利润的竞争对手,谈不上是合作伙伴,房多多在这种前后被围堵的情况下,很难突围。一旦这些具有地域属性的中介公司启动新房销售业务,对于房多多势必产生较大的影响,经纪人团队人数和成交量势必会被压缩。”

事实上,行业里早就是这样的一个生意生态。大家都是一个生态里的一个生意,仅此而已。

疑问七:

跨越巅峰后遭遇人才流失之痛?

在人才和团队的打造上,段毅向来是一个懂得分享和具有大格局的创业者。

段毅、曾熙、李建成创立房多多的故事充满了英雄主义情怀,挖角万科肖莉和百度技术大神杨勇一直被业界传为佳话。

段毅描述自己山顶之城同行的团队基因:“想要到达‘山顶之城’,除了使命感,除了亲力亲为的工匠精神,我们还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和自下而上的组织能力。团队是指‘有规则的利益分配+信任的感情’,而要和温斯罗普一样建造一座山顶之城,必须要有‘透明规则的利益分配+价值共识的感情’,也就是组织。”

房多多创造了内部超强的合伙人组织架构体系,预留了最多的期权池给更好的人才。

运营到2017年,这支最受段毅重视的团队高管遭遇人才流失困扰。百度大神杨勇只作了短暂的适应性过渡,集中亮相之后就低调离职。万科肖莉,加盟业界轰动一时,据内部人爆料,肖莉早已经不再负责具体业务,“能进不能出”,只保留了一个金子招牌的作用。2017年6月,房多多财务线上的合伙人,资深VP李洁也转投传统PE事业,二手房运营负责人常瑤琦离职创业,更不用讲房多多走马灯一样的地方城际公司总经理调整和离职。

加盟房多多的前万科副总裁肖莉

人才流失,还没有到山顶之城就遭遇的困惑,到底是正常调整还是被看空走下坡路的标志?

疑问八:

真伪O2O之争?

除了业务上带来的挑战,房多多最为诟病的就是真伪O2O的争议。

房多多商业模式的本质是放大了经纪人的连接功能,对原有一二级联动进行互联网改造,房多多作为一个发包方向开发商获取房源,通过给开发商承诺成交比例启动与其签约的二手经纪公司,再根据经纪公司及经纪人的贡献分配其统一收取的电商费。传统代理业务的一二级联动,配合了移动互联网下的多款工具,摇身一变成为O2O模式的创新先锋,营销创新掩盖不了这个商业模式的本质逻辑。

“从互联网发展的角度而言,新的模式创新很重要,在房地产领域,我们也看到了众多垂直网站多年来进行的努力,新的模式短期内可以不赚钱,但通过简单的包装,把一个非互联网模式鼓吹成行业先锋的方式,的确需要业内人士引起关注,近期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遭受的影响多少还是跟造假有关系,资本运作上市的目标应该没有错,但若以胡乱包装, 如同跟选秀节目一般打造各类故事去博取市场的关注,这样真的好吗?”

王新宇早年在《阻碍房多多“颠覆大计”的十条疑问》质疑过的房多多商业模式创新,一语成谶。

疑问九:

房多多的商业道德是什么?

房多多从诞生之日起,就遭受中介的反复抵制,传统中介公司有着明确合理的理由。他们支付了经纪人基本的生活报酬,培训了经纪人业务技巧,却被房多多整合在自己的平台上,帮助开发商卖房,“为他人作了嫁衣裳”。从这点上来讲,传统中介的抵制,有道德制高点的优势。

“一家靠整合资源,偷来销售帮助自己完成业务的公司,什么样的企业愿景可能都是错的。房多多和段毅的企业价值观在哪里?”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当O2O大潮褪去,就知道谁在裸泳。当企业的基因和价值观遭受非议,何来诞生一家伟大的企业可以攀上“时代的山顶之城”?

疑问十:

商业模式的成败核心是什么?

叩问房多多的新房业务和二手房业务,我们发现同样的问题回避不了:

房多多的新房业务和二手房业务基因是基于价值的重新分配,而非创造价值。

成于创造价值,败于价值分配。

叩问房多多二手房业务的创新初心,我们可以看到创业公司成败的哲学命题。

帮助行业进化还是看到行业的缺陷想去变现?需要更清晰知道自己切入点是价值创造还是价值分配。

凡是价值分配的,都会走向灭亡。

常瑶琦认为,房产行业集中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本,简单的价值分配都会给人感觉有机会成功,但是随着行业成熟,必然是价值创造的企业才会存活。

安居客、链家都是创造了价值,搜房早期也是创造了端口的用户分发价值,后来自己开门店,就是想参与价值分配,自己一单变成直营,就会把线上流量重新分配,思路就会从价值分配入手,那就一定无法持续。搜房现在必然会走向加盟模式,品牌给别人用,创造价值也许才能继续存活。

房多多,爱屋吉屋从创立之初,就是价值分配的初心,房源来自于购买的通盘数据,经纪人来源于行业优秀经纪人的高底薪高佣金挖角,获客来源于低佣金的吸引,一个融资几亿美金的所谓创新项目到底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

答案在房多多段毅和他的创始合伙人,在他们企业的基因里。

事实看起来是那么的清晰和残酷,竞争日趋激烈,谁会留给竞争对手在产业链上分配价值的机会?链家不会,掌握重度线下渠道的传统中介都不会答应。

《商界》杂志封面文章《段毅:房多多的阿甘正传》中结尾描述,“在一个开放的、协作的、重构而不是消灭的健康模式中,又有着一群愿意拥抱变化、愿意一起折腾的人——边界正在消失,未来的黄金时代属于他们。”

O2O概念证伪,风口已过,业务收缩,黄金时代还能有多少想象空间?留给房多多的时间并不多了,距离房多多上一轮融资已经过去了2年多。几十亿估值背后资本的回报需求,不会因业务的萎缩而有丝毫缩减。

也许,重新思考,重新改变业务模式,回归到创造价值的“正道”上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道路又在哪里?我们还会持续关注房多多这家明星企业的业务转型方向。希望段毅和曾熙、李建成早日找到做成一家伟大公司的坦途!希望有朝一日山顶见!

祝福房多多的三位创始人。


房互君 资深作者 0 0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会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下一篇
好房通牵头,阿里、平安联手进军中介服务

阿里就通过阿里拍卖法拍房源切入二手房拍卖业务,而此次和好房通等机构共同发布中介4.0战略,阿里将把经纪人正式纳入服务体系,全面进入二手房市场,并将通过天量的用户行为数据,为买房人和中介提供更全面的购房决策依据。

1天前
房互君
我要投稿
寻求融资